34 艺术教育发展年度报告

作者:发布时间:2020-11-18点击数:

伟德国际victor1946艺术教育发展年度报告

(2022-2023学年)

高校艺术教育是提高学生文化艺术素养、树立正确审美观念、激发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实现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伟德国际victor1946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化高等学校美育教育教学改革,加强高等学校公共与专业艺术课程建设,深入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及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指导纲要》《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教育部关于推进学校艺术教育发展的若干意见》精神,根据《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的相关精神,积极探索艺术教育改革路径,助力中华传统文化艺术的传承,丰富校园内涵建设为宗旨,坚持“三全”育人和艺术教育有机结合的教育机制。现将学院2023年艺术教育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指导思想

伟德国际victor1946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在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下开展大学生艺术教育和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工作,明确大学生艺术教育为培养大学生树立正确的马克思主义审美观和艺术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进一步加强新形势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培养大学生健康的情感和良好的道德风尚;提高他们对美的感受力、鉴赏力、表现力和创造力;增强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开阔视野,拓展思维,使其身心获得全面、和谐发展的指导思想。二、工作理念与特色

我们重视艺术教育工作,充分认识艺术教育在开发学生潜能、促进学生现代化素质发展中的地位、功能和作用。在当前教育发展的新形式下,我们认真学习、贯彻课程改革的精神,落实素质教育,将美育体现在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中,对学生全面实施艺术教育,使学生人人接受艺术教育,具备一定的艺术素养,发挥了艺术教育在育人领域中的重要作用。要求教师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严格要求教师认真备好每一堂课,夯实艺术教师的教学基本功。

在措施上狠抓艺术教育任务的落实,把我们的艺术教育目标定位于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发展,以非遗进校园为载体,助力中华传统文化传承,创新非遗进校园课程体系。在现有的课程设置、师资力量、人培模式基础上,打造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标志性品牌。创新非遗进校园课程体系,将中国民间文学,表演艺术,传统工艺美术,节庆等民俗融入我们课程建设之中,定期在学院开展“非遗+文创+展示”的教学成果宣传活动。

三、概况与成效

(一)艺术教育保障落实到位

我们现有全日制在校生7523人,教职工348人,其中人文艺术学院全日制在校生1320人,学院拥有一支学历层次高、实践能力强、梯队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现有专职教师35人,产业教授3人,行业客座教授13人。学院建设有传统手工艺工作室、文创工作室、布艺工作室、数字艺术设计实训室等实训场所,保障艺术专业学生的艺术课程和学校公共类艺术课程及活动的需求。

此外,我们有大学生活动中心,包括礼堂、排练厅、形体房等,专门设置有基础部为全院公共形体课的教学工作服务,配置艺术类师资力量,并聘请了校内外专家教授进行兼职授课。

(二)丰富艺术类通识教育,强化公共艺术教育职能

2022-2023学年,人文艺术学院课程建设采取自建与外引相结合,课程教学分为“线上+线下”、“课上+课下”等多形式,课程内容涉及艺术理论、艺术欣赏与艺术实践,以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与审美素质为目标,满足本学院艺术类专业课程及全校学生公共艺术课程的学习需求。

1.全院开设艺术类课程多门,基础部面向全校开设公共美育类课程2门:《中国旅游文化》《职业礼仪形体塑造》,人文艺术学院面向学院开设艺术基础课程《艺术概论》,工艺美术品设计专业群开设专业群平台课程《艺术鉴赏》,烹饪与营养学院开设《烹饪美学》等美育课程。

2.学院教师编写出版艺术类教材,如《民航服务艺术概论》《礼仪文化》等。

3.邀请兄弟院校专家学者、产业教授、行企专家、非遗大师定期在我们“人文大讲堂”举办系列艺术类相关讲座。

(三)注重校园文化内涵建设,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1.创新艺术类课程体系

积极推进非遗进校园,一是设立非遗传承人大师工作室,开设香包、剪纸、陶瓷、绒花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和传统工艺理论与实践课程;二是围绕“非遗+文创”,创立“非遗+文创旅游产品设计工作室”;三是引进非遗传承人群定期授课(优秀传承人);四是设计研发非遗文创旅游工艺品,以此构建非遗在高校传承的人才培养模式,实现非遗在高校传承的意义。

2.持续推进“非遗研培计划”标志性品牌

“非遗研培计划”是文化和旅游部、教育部共同实施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演习培训计划”。该项目实施五年来,学院一直致力于民族地区非遗传承人群培训,为民族地区脱贫贡献了力量,同时也形成了学院“非遗+扶贫”的亮点。2023年学院承接徐州香包传承人研培项目,进一步将该项目贯穿于专业建设、党建工作之中,推动形成学院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标志性品牌。

3.定期开展“艺术+旅游+文创+展示”系列活动

学院定期开展艺术文创成果宣传活动,秉承“艺术+旅游+文创+展示”特色化育人,坚持以赛促教、以展促学。

2023年,学院持续打造“美育+志愿服务”,彰显青春力。1名学生获得2023年江苏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艺术设计赛项三等奖;1名学生获得江苏省“书香新时代,‘典’亮新征程”中华经典诵读大赛二等奖。我们不断加强对艺术专业的建设,致力于推进“旅游+文化”融合发展的专业建设模式,教学改革的效益正不断显现。

2022-2023学年,学校成功举办“赓续奋进路筑梦新征程”专业文化艺术节、“青春有我,为梦发声”“青春心向党,唱响新时代”“经典声生不息,人文曲以扬美”等系列校园文化品牌活动,积极开展各类艺术竞赛、讲座等全校文化艺术活动,鼓励全体学生踊跃参与,在广大师生中获得良好反响。这些系列校园文化活动和课外艺术实践活动立体展现了学校的人文风貌,有效提升了我们学子的艺术素养和审美境界,在校园内营造了浓郁的艺术氛围。

四、工作思考

(一)以学生成才为本,加强艺术教育的实效性

接受艺术的教育和熏陶是每一个青年学生的成长需求和成才需要,针对学生成长成才的需求,设计开展一系列让学生亲自参与、感受的艺术活动,使艺术教育与学生的校园生活息息相关,在艺术实践中渗透艺术教育,加强艺术教育的效果。

(二)注重学生参与,提升艺术教育的惠及率

艺术教育应是惠及全体的教育,重视学生对艺术活动的参与度,精心设计学生惠及面广的活动形式,使得全体同学都能有机会参与艺术展演,让每一位热爱艺术的同学都有学习、交流、展示的平台。

(三)融入时代特征,引领校园艺术风尚

注重融入时代特征,根据新时期大学生特点,设计符合00后大学生特点的内容,引领校园文化新风尚,改善艺术氛围,激发同学们的艺术热情和艺术兴趣,更好地推动我们艺术教育的发展。

伟德国际victor1946艺术教育的发展离不开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各职能部门的大力支持,离不开学校全体师生员工的共同努力。我们将总结工作成绩与经验,继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用艺术精品讲好中国故事,通过艺术教育进一步激发青年大学生的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进一步强化美育思政育人功能,推进沉浸式美育思政大课建设,探索美育思政引领的教学实践协同格局,牢记使命,与时俱进,继往开来,开启我们艺术教育的新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