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3月31日下午,烹饪与营养学院和人文艺术系精心组织的文化部非遗传承人群研修研习计划--第二期青海果洛烹饪技艺培训班,在学校二号楼报告厅圆满落下帷幕。校长周春林出席了结业典礼,并作了讲话。此培训项目是根据《文化部办公厅、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实施中国非遗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的通知》(办非遗函〔2015〕581号)以及文化部项兆伦副部长在2016年暑期,回访非遗研培计划青海果洛藏族自治州学员座谈会上的讲话要求而举办的。

结业典礼会场

周春林给学员授课
此次培训有如下几大特色:一、领导高度重视,院系协同参与培训。此次培训项目从开班仪式到结业典礼,全程得到了伟德国际victor1946党委书记王海平、校长周春林等领导的大力支持。烹饪与营养学院副院长吕新河、颜忠全程跟踪,精心组织教学设计研讨,合理安排培训内容,精心选拔专业教师、行业专家授课。这次培训和往常不同,整个培训过程是由烹饪与营养学院和人文艺术系共同组织专业教师和有经验的管理人员共同参与培训和接待,得到学员们的一致好评。学员代表卓玛吉在结业典礼上发言时讲到,“感动来自学校为我们精心设计的课程,烹饪专家的精心教学,班主任的无微不至的关怀,每天课间的奶茶和糕点……我只想尽可能把大家的感动凝固、变成永恒……”。二、校企大师联合,共同传授技艺。此次参加培训的教师普遍职称较高,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2人、讲师6人,烹饪高级技师11人。同时还邀请了知名的企业大师1人、药膳大师1人。教授和大师们对此次授课都非常重视,课前查阅了大量关于藏餐饮食文化,精心准备课件,上课时认真规范操作,希望尽可能多地教会学员更多的知识和技能。通过校企大师联手合作共同将中国烹饪技艺传授给青海果洛的学员们。三、寓教于乐,教学形式多样。此次培训的教学形式多种多样,为了丰富教学形式,加强培训效果,特别安排了南京民国主题餐厅、南京夫子庙风味小吃和佛家素菜馆菜品考察等活动。考察地点环境优雅,尽显六朝古都的风韵,学员在考察中尽情享受精美淮扬菜在刺激味蕾时带来的快乐。最具亮点的是成果汇报展示活动,藏族同胞在大师们的指导下,大家同心协力,自行设计菜单和台面、制作菜品、席面服务,成果汇报场面伴随着激情的锅庄舞一度达到高潮。他们认真地准备每一道菜,都想以最好的作品报答老师们辛勤的培育。

学员卓玛吉发言

成果汇报现场

学员设计的就餐台面

学员认真学习烹饪技艺
周春林在结业典礼上的发言中说,烹饪学院的领导和教师们为大家设计、举办的一系列形式多样的教学、交流活动,不但给我们全校师生留下深刻印象,我相信也给各位学员留下了深刻的南旅记忆。此次培训通过专家讲座、实践教学、企业考察、交流研讨及创作指导等多种方式开展培训,将果洛地区民族传统菜品制作技艺与中国其它菜系相融,将知识讲授与技艺传授有机结合,将课堂教学与实地考察充分衔接,实现了“强基础、增学养、拓眼界”的培训目的,使学员们的烹饪技艺、文化素养、菜品鉴赏能力有很大提高,能够创作出既保留了藏餐民族特色,在质感、色彩搭配、造型等方面又有一定创新的美味、营养、健康菜品。

学员在跳锅庄舞
此次活动的成功举办,不仅是烹饪文化传承人群在政府部门的大力推动下,对藏餐饮食文化的非遗项目进行保护和传承,更是发挥他们在非遗项目传承和保护中的重要作用,激发全社会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传承和利用等领域的更多热情。

合影留念

地方菜品考察



学员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