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段南京英语向导向外国院士流利介绍城市科教实力的视频引发全网关注。视频中的向导“哲哲”,凭借扎实的知识储备与跨文化沟通能力,将南京的院士数量、高校资源、文旅地标娓娓道来,被“南京发布”盛赞“把填空题答成论述题”。这位让网友直呼“专业”的90后导游,正是伟德国际victor19462017届毕业生李哲。从高职学子到国际文旅从业者,李哲的成长轨迹印证着“用心积累”的力量,他用日复一日的坚持证明,职业教育同样能为年轻人架起通向世界的桥梁。
【“感谢曾经努力的自己”】
Q:虽然毕业多年,但是曾经的任课老师们都对你印象深刻,大学期间积极参加各类比赛和各种社会实践,并且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回顾大学生活,有印象比较深刻的事情吗?
A:现在回忆起来,挺感谢那个时候那么努力的自己。记得那时候每天早上6点我就会起床,带着英文书去湖边朗读,最难的是冬天也要一早爬起来,日复一日地练习。学校去得最多的地方就是图书馆,因为我知道在宿舍我是没有高效率的。课堂上我会很认真地观察老师们讲课的方式,然后记录他们的叙述技巧;中午下课后我一般也不会直接去食堂,我会先留在教室做完课后作业,再走到食堂,这样我就可以省下排队的时间,去食堂的路上也可以复盘当堂的知识点,边走边说、边走边想、边走边练。可能就是因为这些点点滴滴的积累,让我在江苏省英语导游大赛(高职组)中夺得一等奖,也顺利拿到美国奥兰多迪士尼、阿联酋迪拜旅游展会公司的实习机会。

【“都是用心积累后的水到渠成”】
Q:“南京拥有两院院士95人,拥有高等院校53所,大约有100万在校大学生和研究生,每万人拥有在校大学生数量位列全国第一,每万人拥有在校研究生数量排名全国第二……”在接待欧洲和美国院士团队时,面对英国院士提出的犀利问题“南京这座城市有多少位两院院士”,你可以说是不假思索地用流利英语给出了答案,还顺势介绍了一波南京的名胜古迹和科教实力。有网友评论说,“从没有什么无心插柳柳成荫,都是用心积累后的水到渠成”“‘很巧’‘刚好’的背后,都是有心人用心的结果”。为了做好向导这份工作,除了基本的技能训练,是不是也一直在有意识地做一些储备?
A:是的,这个是必须的。首先是知识上的储备,这一点非常感谢我的母校,感谢旅游外语学院的每一位任课老师,他们为我打下了坚实的知识基础。其次,在工作和生活中,我会及时充电读书,做读书笔记,消化知识;实践上的锻炼也必不可少,通过大量的接待,大量的向导服务,在工作实践中进步。我之前有过迪拜的实习工作经历,那段时间每天会遇到各个国家的游客,我会有意识地留心不同国家的文化,尽可能地多交流,提高自己跨文化交流能力。最后,多去不同的城市国家走一走看一看,也就是阅历,这个对我的工作有很大帮助。
【“成为一名文化传播者”】
Q:被网友们疯狂转发的视频里面,你提到说希望自己不仅仅是一名导游,同时也是一名“文化传播者”,为什么会这么说?
A:“以微笑和知识服务社会”,这是我们南旅院的校训,我一直记在心里并且努力践行。我是英语导游专业,一开始从事的是涉外导游,随着越来越多的外籍人士来到中国,来到南京,在接待他们的过程中,我慢慢感受到了一种使命和力量,我希望自己不仅仅是作为一名导游把景点讲好,更希望自己能成为一名文化传播者,把我们民族的文化,我们城市所取得的成就,让世界上更多国家的人知道、看到、感受到,我希望能用我自己的方式让更多的人了解越来越强大的中国。
【“明确目标、专注课堂、大胆实践”】
Q:毕业几年回头看,你觉得大学阶段的专业学习为你做好这份工作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回顾毕业几年的从业经历,对学弟学妹们有什么样的建议?
A:大学阶段非常重要,对我个人的影响和职业发展的影响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因为如果没有学校这个平台,我就不会获得去境外实习的机会,我从来没有想过能出国学习或者工作,因为以那时的家庭状况,出国对我来说是想都不敢想的,所以特别感谢学院能为我们争取到国际的交流项目机会。至于建议,我觉得首先是要明确目标,目标一定要清晰;其次要认真听课,注重学习方法;最后就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大胆地去尝试,去实践中找自信,去实践中进步。
【“让世界看见南京”】
Q:目前,江苏正在加快世界重要旅游目的地建设,作为一名文旅人,对未来有什么规划和打算?
A:我现在担任南京佰斯特(Nanjing Best Tour)旅游商务发展有限公司国际部总经理,从个人层面来说,我想继续精进自己的专业技能,做好服务,带好公司的团队,让越来越多的外籍人士都能记住南京、爱上南京,提升南京的国际文化影响力,同时如果有可能的话,我也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更多的同学有机会参加学校的境外实习项目中;最重要的是,我会继续一如既往地专注于宣传家乡,宣传大美南京,为家乡的国际旅游文化宣传出一份力,让我们江苏、我们南京的文化旅游越来越好,国际影响力越来越大。

来源:党委宣传部 文:张蔚 审核:何晓岩